托育狀況




只要對孩子有益的事我一定去做,也帶著孩子一起做!!歡迎預約~~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口腔功能訓練


口腔內、外周邊的肌肉其實比想像中要多,每條的作用也都十分精細,事實上,與整個口部動作有關聯的肌肉,還包含了延伸到頭部側面的肌肉群,這些肌肉群彼此合作,讓口腔發揮最大的功能:
1、進食:
吸吮-嬰兒時期最重要的進食動作,從吸吮母乳、牛奶,進展到使用吸管、吸入軟質食物(果凍、麵條)
吞嚥-食物到達口腔後部,經過一連串的反射動作,通過咽喉進入食道,最後再到胃裡。
咬合-上下顎用力緊閉,產生力量將食物切斷、把食物固定或是把食物壓碎。
舌頭翻動-舌頭以改變形狀的方式,把食物在口中翻動,除了讓食物可以被均勻的被牙齒咀嚼以外,還能形成完整的食團,方向吞嚥。
咀嚼-當上下顎可以咬合,產生力量時,能夠將食物壓碎,但咀嚼的動作還要包括兩顎左右移動位置來形成「磨碎」食物的效果。
2、表達
發出聲音-當空氣通過喉頭、口腔、鼻腔時,會受到不同的節制、產生變化,這樣就會發出聲音,而藉著不同的口型、舌頭的位置,聲音就會不一樣,這些不同的聲音,就是話語的基礎。
要發出正確的聲音,口腔周邊的肌肉使用就必須要十分精準,當唇、舌、咽喉的肌肉可以很協調的控制力量,這樣子,精巧的動作才能產生,也就能準確的調整空氣通過的位置與流量,如此便可以發出準確的音。

從上述內容可以了解,口腔的兩大功能,與它的動作能力(咬合、咀嚼、口型、發音位置)和調節空氣的能力(吸吮、發音)有直接而密切的關係。增加口腔的肌肉控制,就可以提升動作和調整空氣的能力,也就能讓進食發音的技巧提升。
調整發音的技巧,大多由語言治療師提供訓練方案,職能治療師則會依照小朋友的發展年齡,找出需要發展的口腔動作,利用遊戲運動過程來強化口腔周圍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

(1)、顳肌和嚼肌:兩邊的顳肌分別從兩耳上方連到下顎,嚼肌則是連接兩邊的上、下顎,它們的功用就是讓上下排牙齒緊咬,吃東西時做出咬、壓碎食物的動作,發音時,控制上下顎的動作與ㄐ      ㄧ等聲母和ㄞ     ㄤ等韻母的發音有關。要讓顳肌和嚼肌的力量變大,練習「緊咬」的動作是最直接的方法,用長條形的點心(肉絲、肉干、魷魚絲、軟糖…等),讓小朋友緊緊咬著,然後爸爸媽媽和小朋友玩「食物拔河」的遊戲,告訴小朋友千萬別讓口中的點心被爸爸媽媽拔走了。


(2)、內側和外側翼狀肌:這些肌肉各有一對,位置比較深,內側翼狀肌連接鼻骨和下顎,外側翼狀肌則是從耳朵前方的顳顎關節(張嘴時可以摸到會動的地方)連到下顎,翼狀肌運動時,會讓下顎出現向左右移動的動作,這樣的動作在咀嚼食物的過程中能夠有「磨碎」食物的功能,而且翼狀肌強壯與否,會影響下顎的靈活度,說話的速度加快、要說的字數變多時,下顎需要精巧調整位置的機率也就提高了,口腔越靈活,在表達長句時發音的準確度就會越高。要加強下顎的靈活度不偏食是最好的辦法富含纖維的食物(芹菜、空心菜、甘藍菜…等),咀嚼時必須使用咬碎和磨碎的動作,慢慢累積動作的經驗,就會讓下顎的靈活動提升。


(3)、口輪匣肌:這是一圈圍繞在嘴唇周邊的肌肉,主要的工作是改變嘴唇的形狀,舉凡抿嘴、嘟嘴、微笑、咧嘴等動作,都會需要口輪匣肌。吃、喝各類固體、液體食物,嘴唇需要緊閉,才能順利的把東西吞下去、平常時間避免口水流出來也要嘴唇緊閉的動作、做出豐富的表情會使用到嘴巴、發出ㄅ       ㄡ等聲音,與嘴唇的動作直接有關。加強口輪匣肌的動作能力,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讓嘴唇多多「變形」,和小朋友玩扮鬼臉的遊戲,或是變成「小鳥嘴」、「小老鼠」、「玩親親」,也可以變成「小白兔露門牙」、「露出上下排的大門牙」等等好玩的動作,儘量伸展嘴唇或是讓嘴唇用力,另外,使用吸管也是重要的訓練,含住吸管吹氣吸果汁,要更加提升力量時,則可以用吸管吸布丁、果凍(不能含蒟蒻),這些動作練習的過程,是用來提升嘴唇力量和靈活度。


(4)、舌頭的肌肉:分為兩類,一類是舌頭本身的內肌肉群,另一類是連接舌頭和其他部位的外肌肉群,內肌肉群主要用來改變舌頭的形狀,像是捲舌、攤平舌頭、鼓起舌頭和翻轉舌頭;外肌肉群是變化舌頭的位置,如:伸到嘴巴外面、貼在上顎、平放在口腔之中…等。
吃東西時,舌頭變換形狀或位置,是為了把食物聚集成為食團,方便牙齒的咀嚼,像是把嘴邊的食物舔一舔、把牙齒上沾到的食物舔下來、把正在咀嚼的食物從左邊臼齒換到右邊臼齒、把食團收集到中間再往食道的方向推送;而舌頭改變位置的動作在發音過程中幾乎不斷發生,向前伸直、頂住牙齒是發ㄗㄘㄙ,鼓起舌頭、輕翹舌尖是發ㄉㄊㄋㄌ,改變形狀,向後捲曲是發ㄓㄔㄕㄖㄦ,舌頭放平,往前上方推時發ㄐㄑㄒ,往後方沉則是發ㄍㄎㄏ。
加強舌頭肌肉的功能,有時會使用一些零食來搭配,把果醬、蜂蜜輕輕抹在嘴角、嘴唇,讓小朋友做出伸長舌頭的動作,閉緊嘴巴,用舌頭輪流頂起兩側臉頰的動作,還有張開嘴巴,把舌頭向上下捲向上頂住上顎向後關上咽喉,這些動作足以讓舌頭大幅度的改變形狀及位置,如此一來,前面所提到的內、外肌肉群就可以一併訓練了。

訓練口腔內外、周邊的肌肉,最有效的方式除了接受職能治療師的訓練建議之外,便是從日常生活中落實嘴巴「多動」、「多用」、「不怕累」的原則,均衡攝取有纖維質的食物,讓咀嚼的時間變長,上下顎要使用的力量加大,還有舌頭翻轉食團的機會提高,要是小朋友已經出現了偏食的傾向,千萬別順著孩子,只準備好咬、好吞的食物,爸爸媽媽可以嘗試把較難咀嚼的食物剪碎一點(不是用果汁機打爛喔!!!),混合著愛吃的食物,讓小朋友一起吃。如果發現孩子已經有長期偏食的狀況時,還得要注意是不是合併了口腔過度敏感的困擾,這時職能治療師還需要評估小朋友的感覺功能,然後設計出能夠一併訓練動作與感覺功能的活動或遊戲,幫助小朋友更成功的在生活之中運用口腔功能。

出處:張宇群職能治療所-希望種子兒童發展中心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鄉村披薩


鄉村素披薩
培根披薩
回想第一次做披薩是高中的點心製作
之後就只做土司披薩
今天試做 carol分享的鄉村披薩
醒麵1小時
烤只要12分鐘
比蛋糕快
又可以親子DIY
配方一次3個可以嘗試3種口味
一看就知道純手工.新手.不計成本...
味道超讚
尤其蘿勒有畫龍點睛之效
初做手工披薩成功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破紀錄


L姐課程結束
約好和幼兒一起做點心
我負責出嘴
小妞負責放烤模
L姐初做蛋糕就破我的記錄
一次12個
18分鐘後 ...哇!成功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海綿小西餅


果然是新手
大小不一
挑5組上相的拍吧!
雖賣相不佳
味道真的不錯
哈哈
大家捧場 一個不剩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下班後增購:
花嘴.不鏽鋼布丁杯.可洗培紙
挑戰新玩意...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照顧發燒兒 六成家長NG

調查:照顧發燒兒 六成家長NG 更新日期:2010/06/07 13:05 寶寶發燒,別急著使用退燒藥或塞劑,萬一用量過多,可能傷害小朋友的肝臟,甚至導致普拿疼中毒,調查發現,高達六成的家長,幫孩子退燒的方式NG,兒科醫師提醒,退燒應該分階段,38.5度以下,應該先多喝水、洗溫水澡促進排汗、減少衣物,超過38.5度再考量使用藥物退燒。(陳奕華報導) 寶寶發燒,家長最心急,但是千萬別病急亂投「藥」!BabyHome一項針對一萬一千多名家長的「媽媽幼兒退燒問卷大調查」發現,有六成的家長,幫小朋友退燒的方式錯誤,一開始就使用了退燒藥或退燒塞劑,兒科醫師指出,臨床發現,有小朋友吃過多退燒藥,從高燒變成36度以下的低體溫,嚴重甚至可能傷害肝臟與腸胃,醫師叮嚀,正確的發燒處理方式應該分階段,超過38.5度才須要考慮使用藥物退燒,38.5度以下應該以非藥性退燒為主。 新生兒與小兒科醫師周怡宏說:「第一個室溫往下調到24度以下,第二個衣物要減少,第三點水分攝取量要增加,這個時候攝取量的增加只有一個原則,比平常多,假如媽媽告訴我們,平常小朋友喝奶與其他水分加起來1000CC,至少要加10%以上,第四個洗溫水澡,使用30-40度的水分,用泡澡的方式,浸泡十五到二十分鐘,增加退熱的效果。」 醫師也說,發燒是身體防禦反應,而水是最好的退燒藥,家長應該正確處理,以免退燒不成反傷身。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W23l5qmZGRMdkz5Mhs87bTPFMLo-/article?mid=1361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學飛




似乎較大型鳥都會用樹枝築巢
如夜鷺.斑鳩
小型鳥則利用草
如麻雀和綠繡眼
大自然自有巧妙之處

今天發現斑鳩在墨水樹上築巢
不知是雛鳥太好動
還是巢太小...
雛鳥輪流落地

學飛的季節
連續兩天
下午電線上來了3隻烏秋
吵雜的聲音引起我的注意
就像聽八卦似的
放低姿勢拔起樹下的雜草
原來鳥媽媽正在教幼鳥飛行
媽媽碎碎念就是為了孩子安全
幼鳥討價還價
他們是怎麼上去的
母親真是偉大


我們結婚吧!



2月賞櫻
4月火金姑
5月桐花祭
6月賞荷
7月甲蟲季
 雲林古坑好所在